400-990-2390
一转眼已经进入了本科学习的最后一年,学习德语也有三年多了。想起当初选择德语系时对这门语言,这个国家其实都并不太了解,只是冲着学校德语系的好名声去的。但是没有想到,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对这门语言产生了感情,而且还发现了学习德语的一个惊喜——德国电影。
看电影是我一直就有的一个兴趣,但是以前从没接触过德国电影。在之前看过的唯一一部能和德国扯上关系的便是2008年大获成功的好莱坞电影《朗读者》,但是当时注意力都集中在女主角温丝莱特上,并没有把这部电影和德国电影联系起来。也是后来才知道电影里表现相当抢眼的那个男孩就是德国人。
开始学德语之后,我自然而然地就想看一部纯粹的德国电影。我还记得当时我刚学德语两个星期,还在学习发音的阶段。上网百度了一下德国电影的推荐,搜索结果里出现最多的一部便是《窃听风暴》。因为当时连德语片名都看不懂,从翻译的中文片名来看似乎就是一个普通的谍战片,于是我抱着不高的期望值开始看这部电影。
我还记得很清楚,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已经是深夜,早就过了熄灯的时间,寝室里其他人都睡了。我在整部电影里并没听懂几个字,但是牢牢记住了电影的最后一句话Das ist für mich(这本书是给我的),在男主角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的眼泪一下子掉了下来。那一整晚演员Ulrich Mühe平静背后波涛汹涌的眼神在我脑中挥之不去。我兴奋地想,这么好的片子怎么我以前就没看过呢?第二天用刚买的朗文德汉词典查了一下德语电影名Das Leben der Anderen的原意,觉得这名字起得实在是太妙了。还小小地愤慨了一下,怎么中文就翻译成了那样!
在那之后我就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有时间就找德国片子来看。看的片子逐渐多了之后,我开始找到了德语电影特有的一种风格。德国电影不注重表现情节的戏剧冲突,叙事多比较平,但是细节表现非常丰富,能够极其敏锐准确地捕捉人物人性里很真实的一面。很多人认为看电影就是给自己一点逃离现实的时间,也许这是看好莱坞电影的目的,但是大多数德国电影恰恰是让人认真地正视现实,思考现实。我还记得在我德语水平到了大概能理解故事情节的时候写过一篇德语作文,对比两部题材类似的电影,一部是德国女导演Caroline Link的《Nirgendwo in Afrika(情陷非洲)》,另一部是Meryl Streep主演的《走出非洲》,我觉得那是一个极好的对比德美电影差异的例子。
只是慢慢地我越来越觉得,在国内能够找到的德国电影很有限,不光是数量上有限,而且题材上也大多数是二战片或者类似《Die Welle(浪潮)》这种反思二战的片子。再加上老师也说过,看德语虽然对提高听力有一定帮助,但是效果并不显著。所以我看德国电影的兴趣有一段时间减弱了许多。
对德国电影有进一步认识是在我大三的时候。那一年我作为交换生去德国的哥廷根大学学习了两个学期。除了学习之外,我闲暇时间里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去租碟铺找电影看。在德国我看了大量在国内没有办法接触到的类型丰富、题材广泛的德国电影。我发现德国电影绝不仅仅擅长拍摄战争题材,也并总严肃不死板。而且从学习语言的角度来说,我发现如果配上德语字幕,看电影对提高听力和丰富表达的效果非常好。更重要的是,一部电影就像一节有趣的Landeskunde课,在看电影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加深了对德国文化的了解。
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的一个经历是,在德国交换的那个暑假,我被哥廷根大学的暑期语言班聘请为助教,专门给来自全球各地的德语学习者播放和讲述德国电影。来上电影课的学员德语水平不一,有的是初学者,有的已经学了十几年,但是我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家都能理解电影里的故事,一起欢笑或是一同流泪。而且我在播放电影前找出一些电影里出现的一些有意思的表达方式来讲解,大家都记得很牢。对与于我自己来说,通过准备这些电影课,我的德语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越来越相信,看电影对学习语言来说是一个很值得开发的环节,只是我觉得这个环节在国内并没有特别受到重视。我希望能以我的经历为更多地德语学习者打开一扇小小的窗。
作者: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 徐安安
责任编辑:泓钰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