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990-2390
诞生在前东德的交通灯小人已经问世50年,如今它在世界各地的路口指挥着来往的行人。
1961年10月13日,34岁的交通心理学研究人员卡尔•佩格劳(Karl Peglau)怀着忐忑的心情向东柏林交通委员会递交了他的发明:一套新的行人信号灯标志:一红一绿两个小人,都带着小礼帽。佩格劳之所以心情忐忑是因为他设计的交通灯小人戴着一顶小礼帽,而这在当时的东德可能会被看作是资本主义的装扮。
不过令他意外的是,小礼帽并没有引来研究委员会和交通部官员苛责,唯一修改的只是小人行走的方向:原本的向右走的被改成了向左走。佩格劳回忆道,此前他担心帽子的设计被指斥为“小资产阶级”趣味,结果有关部门只是认为帽子“无关痛痒”。
最终,带着帽子的交通灯小人成了东德特有的一道风景。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交通灯小人都没有戴帽子——东德至少在这一方面,让全世界都向他“脱帽致敬”了。不过这个东德交通灯小人独一无二的小配饰并非来自佩格劳,而是他善于作画的女秘书安娜丽萨•魏格纳(Anneliese Wegner)的杰作。
当佩格劳递交他的发明时,他没有意识到自己创造了两个超级明星。多年以后,交通灯小人成了东德的经典形象,也是两德统一后少数几个没有消失的东德发明之一。这段历史少有人知,佩格劳的小人在问世50年后的今天,更发展为创意照明灯,甚至还印在好莱坞明星丹尼斯•奎德(Dennis Quaid)的T恤衫上。
“简明、独特的信号灯”
卡尔•佩格劳在1961年发明交通灯小人前,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在研究了1955年到1960年的10000起交通致死事故后。他认为,其中的很多悲剧都是由于行人指示灯与普通的机动车红绿灯一样。而在大雾天气中,普通红绿灯很难为“有颜色辨别困难的行人”提供足够的指示信息,甚至适得其反,提高了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他的研究中引用了1959年行人交通事故给东德造成的经济损失——“1.55亿德国马克”。
“简明、独特的信号灯”是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一个伸开双臂、姿态自然的红色小人代表停止,一个迈步疾行的绿色小人代表前进。为了“增强行人认同感,促使其遵守秩序”,佩格劳为交通部门所谓的“行人信号发生器”增添了一些更人性化的特征:在最初的设计里,小人有一个圆圆的鼻子,有手指、耳朵和嘴。
不过这些细节没有获得当局的认同。因为佩格劳设计的这个交通灯太大、太昂贵,当局更倾向于在普通红绿灯的模式上进行改进。佩格劳在1963年对自己的设计进行了缩小和简化。佩格劳去掉了手指、耳朵和嘴等细节,小人缩小到了16厘米高。
“拯救交通灯小人!”
设计定稿后又过了5年才迎来第一次试用。直到1969年,第一个由佩格劳发明的行人交通灯才出现在柏林的菩提树大街与弗雷德里希大街的交叉口上。这种新型信号灯的优势很快就显现出来:更大更简明的信号灯给色盲的行人,儿童和弱视人群以很大的帮助。交通灯小人甚至上了电视:在动画片《小睡仙》的第80集,交通灯小人向小朋友讲解了如何正确遵守交通规则。
在两德统一后,交通灯小人面临被强制报废的危险。上世纪90年代中期,政府计划替换并报废这些旧时代的遗物。这种东德设计制造的交通灯被认为过时且陈旧,整个德国都将统一使用所谓的欧洲标准信号灯。
而标准化的“欧洲交通灯小人”让东德居民原本就十分强烈的“故园不在”的感觉进一步激化。最终一个名为“拯救交通灯小人!”的民间组织在柏林成立,并最终获得了成功:柏林交通局长转变了态度,允许东德交通灯小人继续存在。
一个西部佬让东部的经典形象发扬光大
如果没有马库斯•海克豪森(Markus Heckhausen),交通灯小人的故事原本就可以到此为止。这位有着敏锐嗅觉的商人和产品设计师在1995年来到柏林,并萌生了用交通灯小人的形象制作创意照明灯的想法。这一产品的种类迅速丰富起来,其公司也逐渐壮大。几年以后,海克豪森的“交通灯小人商店”售卖的商品已经有钥匙扣、T恤衫和自行车车铃。他甚至还与这一经典形象的发明人卡尔•佩格劳一起写了一本有关交通灯小人的书。
一个西部佬让东部的经典形象成为抢手货,这实在是历史的幽默。当年,海克豪森力图让交通灯小人的形象成为一个创意产品,一个著名品牌时,就连发明人佩格劳也心存怀疑。“当他确信,我不会把他的设计廉价兜售时,他才终于同意合作”,2009年佩格劳逝世后,海克豪森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佩格劳被作为“交通灯小人”发明者的形象早就深深的印在了海克豪森的孩子们的心中,他尊称为“交通灯爷爷”。
责任编辑:泓钰德语意语